日本金蒔繪匠人 - 山口隆史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祖父為日本知名蒔繪藝術家松杖斉(山口庄三郎)。山口隆史從小由祖父及父親教授蒔繪漆器技術和圖畫。
一九九九年其作品刊登於「原種洋蘭大図鑑」。二零零六年其作品於「岩之生活」發表。二零零七年獲得世界蘭花展覽會工藝美術部優秀獎。二零零八年前往芬蘭進行藝術研究及交流。其作品於六本木國立藝術中心及日本象徵藝術展覽會上展出。二零零九年獲東京都美術館熱門展覽紀念獎,並獲得新美術新聞及新聞東武報導。
二零一三年為奇美博物館收藏的日本箏及三味線製作手工蒔繪裝飾。現為漆工史學會會員。NHK電視台錄影廣播主持,並於埼玉縣民族文化中心、當地社區中心等文化設施的舉行展示活動。
蒔繪是日本所獨有的技法,蒔這個字是撒的意思,蒔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運用灑粉來繪畫的技法。它利用漆在半乾燥時的黏著性,將各式的粉末灑在表面上,來形成各式的色彩。
山口隆史蒔繪作品 -「月光」
幾百年來,日本的漆器工人們用金粉和銀粉來裝飾漆器,營造出奢華高貴的風格。用這些金銀粉末裝飾的漆器在日本被廣泛使用,從日常的餐具到專為茶道而設的器具等。這種漆器的裝飾風格被稱為「蒔繪」。
炫光箏 X 金蒔繪
S602 「金蒔.天鑄」
「金蒔.天鑄」是一部結合稀有材料和精細手工,耗時兩年製作的珍品。
炫光的設計團隊與日本金蒔繪匠人山口隆史先生合作,於眾多日本蒔繪文物中尋找靈感。最終選擇以一個類似藤器圖案的格子設計的蒔繪首飾盒作基底,配以代表高雅,以高蒔繪技術製作、能從多角度鑒賞的立體菊花於藤格之上,並保留一部分原有小葉紫檀飾面作對比。設計圖總計八十七稿,前後歷時三個多月。敲定設計方案後,山口先生先為整個古箏所需製作蒔繪部分進行繁複的劃線和倒模工序。
金蒔繪
山口先生於製蒔繪進行之前,先以人手重新打磨小葉紫檀飾面達到近乎完美的滑溜狀態,再塗抹日本生漆於小葉紫檀飾面上作底漆。後以人手把純金粉灑上漆面,形成類似藤器風格的格子圖案。每一個格子的製作前後耗時十小時。由於生漆風乾需時不一,所以每個格子顏色都是獨一無二,仿如一件古代歷史文物一樣。
高蒔繪
山口先生在已完成的金蒔繪格子上,再次以人手塗抹生漆,後以人手把金粉灑於其上製作立體菊花圖案。採用的純金粉有各式各樣的不同形態,觀眾使用放大鏡觀看,可看到每一個金粒的不同圖案。
打磨
山口先生最後以人手打磨蒔繪,直到極薄如鏡面的反光效果。由於日本生漆需要時間才能逐步乾透,乾透期間表面硬度會變化,外觀因而逐步變得更閃亮,黃金效果會更突出。整個過程約需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