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菱子教授
著名古箏演奏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留校任教,後調任北京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中央音樂學院和南京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箏專業啟蒙由執教於武漢音樂學院的父母親許守誠和丁伯苓,也受教于王昌元、何寶泉、孫文妍和郭鷹等箏界名家。为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首屆教師節上海音樂學院「優秀教師獎」,中國首屆金唱片獎;首屆「華樂杯・中國民族器樂作品評論徵文」論文獎,上海音樂學院高峰高原建設項目專家。
近年應邀於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南京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臺灣藝術大學、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舉辦講座和系列講座:〈箏樂的表現特性〉、〈松、通、慣、速、力、韻〉、〈箏樂研究述評〉、〈道與樂〉、〈時空輪轉看箏曲寒鴉戲水音樂意象之變〉、〈景與情〉、〈箏樂語言〉、〈古箏「縱」「橫」彈〉、〈箏樂五大流派風格特點演釋〉、〈箏樂發展八十年〉;近年研究箏樂意象、身體力道運通在音樂演奏中的運用,總結一套「力由地心起・樂由心中發・手不離中軸」的演奏方法,這一套方法在舞臺表演及教學中體現出一種氣質和音樂表現張力的變化,學生多次在中國和香港重要賽事中獲獎。文論〈論箏的左手揉按〉、〈淺析客家音樂風格的形成〉、〈道與樂〉、〈時空輪轉看箏曲「寒鴉戲水」音樂意象之變〉等主要論文於中國核心期刊、研討會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也任金鐘獎等多項中國全國性重要的比賽評委。
其舞臺表演富有張力和感染力,獲廣泛讚譽,《香港信報》評論其演奏:「呼風喚雨般的演出效果」(周凡夫);《人民音樂》2018.8月刊:「對古箏甚至對音響空間感知上非同一般的敏銳力,也賦予了她不同于其他演奏家的個人特點」(鄧姝);「非凡的音樂才能」(中央民族樂團對外宣傳資料);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昭在演藝學院30周年紀念音樂會之後論其演奏為「世界級大師」。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胡登跳:「是我見過的音樂感最好的」。《多倫多星報》和義大利Crimona 《La Provincia》報評論其演奏與豎琴演奏家尼卡諾・查巴列太(Nicanor・Zabaleta)和小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相提並論,其藝術成就被收錄於《華樂大典》。
“炫光”箏能夠表現我心目中一種大空間、通透和激情的一面
許菱子教授使用“炫光”古箏已經三年了,此前這台“炫光”箏擺放在她的辦公室,她泛泛地彈奏,感覺聲音和手感、觸感的反應不是很靈敏,因此一直未過多重視。直到多次聆聽學生比賽和考生演奏出來的效果,讓她發現最重要的是用身體力道貫通的方法引起整個箏體的共鳴,才能挖掘出“炫光”箏的美,從此喜歡上了“炫光”古箏。
生長自南方的她性格中有些地方頗帶北方的氣質,她說:“‘炫光’箏能夠表現我心目中一種大空間,通透和激情的一面。而它在中高音區發音的控制上,比如細膩,明亮和音長方面,演奏時需要更加注意,以個性來比擬的話,‘炫光’箏猶如北方人的性格。”個人獨奏音樂會,通常根據不同風格和意象的要求,她會使用不同品牌的古箏,以達到最完美的演出效果。因為 “炫光”箏音量大,聲音通透更適合演奏現代技法的作品,近年她在各地表演現代作品則使用“炫光”箏為多。
中國的古琴和西樂的小提琴,具有時間、歷史的沉澱價值,年代越久遠,聲音也越來越好,相較之下,通常古箏演奏了一定年頭之後,聲音就開始走下坡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許菱子談到,目前業界有以多塊板材拼接而成的制箏方法,也有像“炫光”古箏這樣不多的幾大品牌以單塊木材製作古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挖箏”。製作工藝,以及氣候環境,紋理結構、演奏以及收藏方法等對於箏聲音的保持時間長久的影響,涉及力學聲學等物理問題,可以作為一個具有使命感、學理性的課題來研究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做長久的跟蹤紀錄。
“古箏既是一件樂器,也是一件藝術品。無論是演奏還是製作,只要用心,多年接觸下來,對於古箏,乃至古箏的每一個部件慢慢都會建立起一種心靈的感應。‘炫光’是一個年輕的團隊,產品品質、服務都很有力度。一個企業和品牌的發展,要具備長遠和時代的發展觀。即使是樂器製作,也需要文化、理論的支撐,以高品位、高層次的規格要求自己,並在自律之中做到大格局。”許菱子對於“炫光”未來的發展寄予了美好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