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音樂學院高雁教授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授,武漢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北省楚天箏會會長。獲中央電視臺首屆“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和湖北省首批“舞臺表演藝術青年英才”、2012年當選“湖北十佳音樂年度人物”等榮譽。
高雁的古箏演奏,既尊崇中國箏學傳統,廣吸各派所長,又鼎新於現當代箏藝創造;作品涉獵廣泛、技法精湛、意韻深厚,演奏風格氣韻靈動而富激情,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她創編的古箏作品《阿拉木•古麗巴拉》和《妹娃河》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新作品獎。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她演奏的《妹娃河》、《清江放排》、《阿拉木•古麗巴拉》、《嗺咚嗺》、音樂電視《高山流水》等獨奏節目。多年來,她以獨奏家的身份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東方中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等知名樂團多次成功合作連袂演出;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應邀出訪過歐亞多國,並受到歐洲《News》雜誌、法國《巴黎時報》等世界知名媒體給高度評價。
2018 年7 月,高雁教授隨中國音協音樂家代表團赴日考察,第一站便是參觀日本樂器製造廠——光安琴製造株式會社,對於日本制箏世家與中國香港箏炫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古箏品牌“炫光”充滿了興趣。高雁回憶初到光安廠,首先便感到院落的自然寧靜,視線被院子裡成排地、錯落有致等待自然風乾的木材所吸引,時間積累之下,木頭的色澤由淺入深,古樸之氣撲面而來。參觀完“炫光”古箏製作流程,高雁心中更升騰起一種“不像置身樂器廠中”的寧靜感。“工廠中沒有嘈雜聲,你能夠深深感受到制箏師內心的寧靜,即使是複雜勞累的製作流程,也不受環境影響,一個人潛心手工完成古箏製作的每一道流程,那種手藝的精細,狀態的投入,令人感動。只有內心寧靜,工藝才能精細。”光安廠堅持不採用大量機械化,以快速流程完成量的積累,而是全手工完成每一道製作工藝,對製造預期的認真和負責,也給高雁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製作出來的樂器一定是精良的,值得考究的。精良和考究,正是手工製作的精神。沒有任何‘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用最真誠的心去對待‘箏’,不僅僅是對樂器的尊重,也是對演奏者的尊重。”
在高雁看來,現代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但手藝傳承與藝術傳承一樣,都有一個大前提:在傳承的基礎上才能創新。無論是制箏師還是演奏家,滿懷敬畏、感恩之心,以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執著保存、繼承、流傳精粹,在這個基礎上的創新,才能使樂器煥發新生,越來越好。結合市場而言,古箏的製作,本質上需要在音色和音量方面下更大功夫。未來古箏走向國際化,意味著勢必增強與交響樂隊的合作與融合,這就要求古箏聲音擁有更強更遠更深的穿透力。而要使一台古箏既能在演奏傳統箏樂之時發揮最好效果,又適應現代箏曲的張力,還需要認真思考改良,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高雁有緣也擁有一台心儀的“炫光”箏,它可能不是“炫光”箏中最好的琴,但她相信隨著歲月的增長,在她的用心演奏下,人與琴合一,它的音色會越來越美,這就是最好的相遇。對於 “炫光”古箏,這一朵古箏製作百花園中的奇葩未來的發展,她由衷希望,通過在日本生產,沉浸每一位制箏師的匠人精神,堅守不求數量,追求品質的原則,“炫光”能夠生產更多傳承百年、受人喜愛的古箏,吸引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和古箏愛好者加入到古箏大家庭,讓世界各地的舞臺上響起“炫光”之聲,讓“炫光”的美在世界綻放。